愿将一生献给焊接材料事业
下文原载天津市政协编辑出版的《天津文史资料选辑》1995•4(总第68辑)
愿将一生献给焊接材料事业
我今年已经72岁了,回顾我这一生,从16岁开始进入一家电焊条厂做工,50多年来,始终不渝地执著追求发展我国电焊条事业,也努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
解放前,我国电焊条的生产制造几乎是空白,用来焊接的电焊条要靠进口,靠洋货。几十年来,我国的电焊条生产的演变过程,就是一部从无到有,从制造到科研,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。如今,天津电焊条公司在国内外颇有影响,是生产、科研为一体的企业集团,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,电焊条品种有100多个,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工农业生产、国防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的需求,而且每年出口2万多吨,创汇1000多万元。然而这几十年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无阻的,它是一条弯弯曲曲、荆棘丛生、坎坷不平的路,它是一条用心血和汗水铺成的路。
青年时期与电焊条结下不解之缘
我出生在大连,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很差,生活清苦,家里没有能力供我念书,勉强读完高小,在1939年我16岁时,到一家电焊条厂做工。当时日本侵略中国,东北地区用的焊接材料都从日本运来。我所在的那家厂子,是一个日本人刚刚在大连开办的,厂子很小。那时,日本国内刚学会做电焊条,他们是从德国学来的技术。是手工涂药,而且只能做两个品种,一种是氧化铁型,另一种是铁锰型。因为我会日语,进厂后,跟着日本工程师做练习生。由于我工作勤勉,工程师对我很满意,一些事情放手让我做,我也从中学习了很多东西。这样干了几年,因为厂里管中国工人的日本工头对待工人苛刻残酷,工人的生活待遇很苦。以我为首的几个中国工人同日本工头争吵起来。之后,我们就不在这家厂子干了,一起到沈阳,在一家中国资本家开办的厂子干。这家工厂原来是冶炼厂,我们去后才建立一个小型电焊条厂,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。就在这一年,我回到大连老家。后来苏联军队进驻大连,大连的红旗造船厂修理船只需要电焊条,就从苏联进盘条,委托加工,于是找到我给他们做焊条。
1949年建国后,听朋友说天津这个地方工业发展快,很需要电焊条。1950年我就随着朋友到天津来了,我们的资金很少,只有2000元,租了几间房,成立个小作坊做电焊条,手工涂料。正式人员只有3个人,我和我的一个妹夫,还有从大连来的一位同事,再加上自己的内人跟着一块干。尽管我们制作认真,尽量做出质量好的电焊条,但是开始不为人知,没有知名度,头半年很困难。自己光会做电焊条,不会做买卖,做出了电焊条,没人给卖。天津当时有一位跑合的叫王才昌,他说要想法把产品卖出去,光坐在家里等着别人哪能知道?于是我做出1吨,他给卖1吨,给他100元酬金。他跑五金行、跑工厂去联系卖货,逐渐卖到永利公司塘沽碱厂、电车厂和外省的煤矿等,凡是用过我们电焊条的,都认为很好用。我们也就苦了一年吧,三四个人小作坊生产的电焊条就供不应求了。
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,我在1950年成立中和电焊条厂,当时天津还有两家,永安和建国电焊条厂,这两家规模都比中和大,永安的东家是周启圭,比较有钱,全厂职工近40人。在1950年、1951年两年时间里,天津又有30多家电焊条厂开业,都是小厂。1952年开展“五反”运动,永安和建国都停产过关去了,我们中和没有停产,仍然很忙。“五反”运动后,成立化学材料公会,我们电焊条厂都参加这个公会组织,我被选为组长,按照当时国家的政策,技术上公开,由我帮助大家改进提高做电焊条的技术,每周要开一次会,研讨生产技术。
当时进口的电焊条价钱很贵,每吨要4000至5000元,国产电焊条价格只2000元,进口价高出国产电焊条价格一倍到一倍半。1953年国营商业部门向私营工业加工订货,五金站供给私营电焊条厂原料,我们做加工。我很愿意接受加工订货,不用自己去买原料,又不用去卖产品。因为我生产的电焊条质量好,五金站愿意要我的货,中和电焊条厂很快发展起来。当时永安电焊条厂也做加工订货,建国电焊条厂由于经营不善,技术较差,已经倒闭了。其他小厂没有能力接受加工订货任务,就逐步联合起来成立五星生产合作社,也为五金站加工。
从1953年到1955年,虽然我们都给五金站做加工订货,但是中和电焊条厂生产的连环牌电焊条,成本最低,质量好、牌子也明,五金站供不应求,因此五金站让我负责永安和五星的加工技术,不仅要公开技术,而且要负责。为了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,我不仅把配方告诉他们,而且还要辅导他们怎样做。即便是这样,他们的产品还是不好卖,五金站就要求把加工订货的产品牌子统一起来,都用中和电焊条厂的连环牌商标,他们的牌子就不用了。结果还是中和电焊条厂的产品卖得快。什么原因呢?原来,产品的牌子虽然统一了,但生产厂家的字号不一样,人们还是愿意买中和的产品。弄得五金站没办法了,要求几家电焊条厂把自己的字号都取消,分别改称一厂、二厂、三厂,永安是一厂,中和是二厂,合作社是三厂。然而我们二厂的产品还是供不应求。于是五金站督促我们增人,扩大生产。“五反”前,中和是个小作坊,在工商局登记,起的是小照;“五反”后,我更换为大照(私营企业营业照),承做加工订货后,中和已由三四人,增加到20多人。在我更换大照时,有人劝我别换大照了,换了大照就成资本家了。可是五金站一再说好话,让更换大照,好扩大生产。我没考虑是不是会成资本家,既然五金站要求我做,那就干吧,给国家做贡献,自己有点技术就贡献出来,于是我听从五金站的劝告,增加人,扩大生产,换成私营企业营业照。
由小作坊发展到私营企业后,遇到一件事促使我们提前合营。北京国家建工部有个华北金属结构厂,这个厂规模很大,有几千名职工。他们有一位负责电焊焊接技术的厂长,30多岁,本是学冶金的,他很器重我的焊接技术,有时让我给他讲解技术问题。他曾提出希望我到他那金属结构厂里去做焊条,后来他就向建工部部长刘秀峰建议要建立一个电焊条厂。接着他又动员我说:你就上我那里,并到我那里去,需要什么设备我都给你买,生产需要什么就有什么,你自己资金少就不好办。在他的一再劝说动员下,我就同意了。
1954年10月左右,他派了一位张厂长来天津洽谈,要求天津主管部门同意我这个厂子全部并到他们那里去。他本人也四次来天津洽谈并厂问题,但没有得到天津主管部门的同意。直到1954年年底,张厂长告诉我事情的原委,他说:“你们天津财委副主任马力克不同意让你们厂并到我们那里去。马力克的意见是,金属结构厂要求把厂子并过去,目的是为了生产,需要电焊条,天津可以把电焊条供给你们,满足要求。马力克还请张厂长转告建工部部长,天津这家电焊条厂要提前合营,合营后所生产的电焊条,满足你们的供货要求。”我听了张厂长告知的情况,也就死心了。既然不能并到金属结构厂去,我就努力创造条件,争取提前合营。
刻苦钻研实现机械化生产
当我听到可能提前合营的消息后,特别高兴,为了争取和迎接提前合营,我下苦功夫研究电焊条机械化生产。我早就有把做电焊条手工涂料改为机器涂料的愿望,并且从1952年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。这既需要有实践经验,又要有文化基础。前面讲过我高小一毕业就被生活所迫进入电焊条厂做工,虽然念过两年日语,比较通熟日语,配合日本工程师从事生产研究比较方便,也曾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补习初中课程,但毕竟文化知识底子薄。来到天津后,看到市场上电焊条都是从英国、美国、法国来的舶来品,我决心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国产电焊条,这就更感到自己文化科学知识的不足,于是又补习了高中课程,接着又上业余大学。当时业大只有化工专业,我在业大上了三年,学完化工专业的大学课程。从1952年我又学习了两年俄文。我热爱电焊条事业,总想对制做电焊条做些深入研究,这需要懂得些冶金知识,更要懂得焊接材料的知识,就找来日文书、俄文书看,边工作研究,边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。业余自学,确实相当艰苦,通过多年努力,对于专业来说我已达到了大学程度。
我这样的执著追求和刻苦努力,总想在电焊条上做出一番事业,做出成绩,获得成果,为国家做点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?我年轻时因家境清苦,小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上学,一时又找不到工作。我的一位伯父向我讲,我们中国还比较落后,受侵略者的欺凌,原因就是没有文化,没有知识,今后你一定要受教育,学知识,做一番事业。他对我讲了很多,实际是向我进行“实业救国”的教育。我那时还很年轻,却很受启发。记得在小学念书时,有一位语文老师,山东人,他背着日本人偷偷地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抗日救国,激励我们这些小学生树立起爱国思想。伯父和教师的谆谆教诲,对年轻的我影响很大。我立志要努力做一个有文化、有知识、事业有成、对国家有贡献的人。这些就是促使我几十年来为发展电焊条事业不断奋发进取,自强不息的动力。
我从1952年就开始研究怎样把做电焊条由手工涂料改成机器涂料,为了研究解决这个问题,我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,日复一日,形成习惯。当1954年底听到要合营的消息后,更是加紧研究,白天黑夜地连轴转,为提前合营创造条件。我没有学过机械,要研制机器需要有资料,我找来瑞士奥力康的机器样本,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好的。但只是凭样本模仿,有的东西能学到,有的东西就不好学,可我那时敢想敢干,白天黑夜地对着样本琢磨仿制,先是用硬木做成机器架子,机器部件需要用铁制,从画图、翻砂、车、镟、刨,一道道工序研究制作,终于做成了送丝机,不仅能用,还很好用,只是产量低,1955年5月合营时,送丝机还真送出了丝。那时,正在研制压涂机,还未成功。我们的厂房在河东娘娘庙陈家沟子,十几间标准间小平房,小院里满满腾腾放着正在研制的涂药机器和涂料,人们来往走道都很费事。
合营后,重工业局很快把坐落在南开二马路上的一家拔丝厂的厂房拨给我们。有了大厂房,真高兴呀!我继续刻苦研制机器涂料,请了学过机械的工程师和几位工人配合一起研究。我基本上没有学过机械,但有做电焊条的实践经验,工程师懂得制造通用标准机器设备,而我们要研制的是做电焊条的专门机器设备,所以我们协同研制,优势互补,更有把握。在研制过程中,既要认真探讨各种药粉配方对压涂机的影响,又要仔细观察其物理性能、绞刀转动规律等,这些都很复杂,大有学问。我们绞尽脑汁,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,连续苦干,终于研制成螺旋式压涂机,并正式投产。用这种机器,一人可以生产电焊条3吨到7吨(生产不同规格的电焊条产量不一样)比起手工涂料每人每天只出1吨,效率提高了几倍,已是很了不起了。螺旋式压涂机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,而我研制的时间最早,效率最高,其特点是机器本身与涂料配方有一定的关系,机器运转借助药粉的力量,涂匀涂好药粉又借助机器的力量,压涂出来的电焊条质量上乘。据说国外也有这种机器,但时间比我们晚得多,效率也低。在1960年前后,我又进一步研究,使螺旋式压涂机逐步完善,产量逐步提高,日产可达10吨到15吨。全国各地先后仿制这种型式的机器。天津电焊条厂目前仍大量采用这种机器做电焊条,并且向国外出口。泰国、巴基斯坦等国都向天津电焊条厂购买了成套设备,并已投产。
生产其他各种合金钢电焊条需用油压式压涂机,天津电焊条厂早在1956年就从瑞士引进一套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。这样,天津电焊条厂生产95%的电焊条用我们自己设计的压涂设备生产线,其余5%的各种合金钢电焊条用引进的油压式压涂机。
1956年全行业合营,我称之为大合营,永安和几个厂并到中和,其他一些小厂则成立了生产合作社,合营厂与生产合作社属于两个系统。我们合营那时年产400吨,在同行业中产量已是很可观了。
为了实现电焊条机械化生产,我在研制压涂机的同时,还研究烘烤设备,早先是用炉子烘烤,工人操作吃力遭罪。开始我研究用隧道窑烘烤,后来参观了制药业药片烘干炉,向工程师请教探讨,得到工程师的真诚帮助,研制隧道式烘烤炉,逐步由土法生产走向机械生产。对烘烤设备的研究,我下的功夫较多,从1952年开始,合营后继续研究,直到1957年底才研制成功,历时5年多。有了隧道式烘烤炉,把产品从这头装车入炉,由低温到高温,到机器那头出来就烘干了,不仅大大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,而且提高了烘烤质量。
送丝机、螺旋式压涂机、隧道式烘烤炉相继研制成功,对电焊条生产起了很大作用,机器生产代替了笨重体力劳动,提高了产品质量。当然比起现在机械化水平要低得多,但就全国来讲当时天津首先实现电焊条机器生产一条线,外省市电焊条厂都称天津是老大哥,纷纷来天津参观学习。我研制成螺旋式压涂机,获得“技术革新者”称号。1958年在第二文化宫展览会上展出我研制的隧道式电焊条烘烤机,为全国第一台,受到刘少奇同志的赞扬,我个人得到科研奖,获得一块金牌。
那些年我苦心研制机器设备,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。并迫切希望得到国家支持,大干一番,工厂更快发展,但受到很大阻挠。1955年中和电焊条厂合营后,派来的公股代表不务正业,作风不正派。合营不久,我们两个人就交了锋,看法不一致,我要大干,要进行研制,他总阻挠,搞得我很别扭。一次我们去上海参观,他感兴趣的是这个女的如何?那个女的怎样?哪个人穿的衣服好看,哪个不好看。本来我们去上海是为了学习和交流技术,可是他为一点小事就争执不休,使我很为难。我毕竟是资本家,他是公股代表,回来后,他想找我毛病。我感到不对头,就把我们的情况向公司张经理谈了。张经理又反映到局里,局里管统战工作的同志是转业军人,觉得事情不好办,就请局长出面解决。陈毅局长找我谈话,我向局长把问题全盘抖搂出来。局长也很气愤,当即向我表示:“你照样干,我支持你,给你们那里派个好厂长去。”后来,局里果然派了李泰镛到我厂任厂长,主管经营,他原是铁丝厂的劳动模范,是个干事业的人。我们很相投,合作得很好,我很欣慰,于是出于内心地说:“真是如鱼得水啊!”可这句话惹了祸,遇上运动,就有人振振有词地质问:“好一个鱼得水,你想干什么?”
李厂长同我都是干事业的人,他来厂后,我与他商量,为搞好电焊条生产,需要有一位好的车间主任,替代在岗的车间主任。李厂长让我去找公司经理协助解决,公司经理很支持,把第一铁丝厂的一位很能干的车间主任杨宝亮调到我厂。于是,李管全盘,我管技术,杨管生产,把工厂的生产、经营火热地搞起来。后来李泰镛、杨宝亮先后担任天津电焊条厂厂长。
还有一件事,很令人气愤,1956年下半年。我们厂和生产合作社都搞加工订货,五金站供给原料没有优质钢,生产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王某硬说可以用普通钢生产优质电焊条,还说这是苏联的经验。实际这种说法毫无根据,制做优质电焊条必须用优质钢,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都需要用优质钢生产的优质电焊条。然而五金站支持王某,我很着急,又没有办法,我被逼无奈只好也用普通钢生产,尽管我千方百计干好,毕竟普通钢含硫、磷高,硅也高,生产起来费劲大。这样在1956年下半年生产不少用普通钢做原料的电焊条,到1957年问题就暴露出来,用户反映天津货不行,要求用进口货,甚至要上海的也不用天津的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几家组织人到东北访问,我看到东北市场上充满了进口电焊条,有大量的日本钛钙型焊条,还有瑞典49P锰型焊条,50P钛钙型焊条。天津生产的电焊条含硫、磷高,比人家的质量差得多,这使我很受震动。从东北回来,食无味,寝不安,我找到领导说,我一定抓紧研究,做出优质电焊条,同时也说明焊条质量不好是受钢的影响。在李泰镛的支持下,1957年研究成功了T48、T49、T50电焊条,其中T50就是钛钙型电焊条,这三种电焊条先后投产,质量过硬,受到用户的好评。这样干了半年多,终于扭转了局势。
1957年第三季度,上级提出要并厂,于是中和、泰华与生产合作社合并,全厂搬到土城,成立国营天津电焊条厂,所产产品从1959年初开始使用大桥牌商标。
开发多品种,赶超国际水平
电焊条机械化生产逐步实现后,我就下力量研究开发多品种电焊条,研究赶超国际水平的配方。因为钢材有各种合金钢的,与之相适应,生产厂家要制造各种合金钢的电焊条,才能供应不同的需要。1957年、1958年间,我研制成高质量的钛型电焊条,起名为T44钛型电焊条,可替代从法国进口的同品种电焊条,受到各用户的欢迎。这一品种研制成功,对天津电焊条厂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。T44问世,我写了篇论文,在杂志上发表,苏联的《焊接生产杂志》作了转载。在这期间,我研制的另一个品种是钛钙型电焊条,是当时最新型的涂料碴系电焊条类型,这种新涂料类型由德国首先发明,后来日本仿制成功,质量相当好。1957年我去东北访问时,东北各大厂所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电焊条,需花大量外汇进口。我搞了些样品带回天津,研究仿制,通宵达旦地钻研、实验,1958年仿制成功,起名叫T50,就是钛钙型电焊条,它的仿制成功,使我国电焊条生产上了个新台阶,达到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目的。从此,我国不再进口普通结构钢电焊条,而且我们自行生产的比进口的价格便宜,质量优异。有关研制T50的过程和成果,我也写了论文,在焊接年会上宣读发表。
当我们新产品问世不久,赶上了好机遇,1958年国家铁路建设任务重、规模大,铁道部进口一批比利时钢,分配给上海、天津各几千吨,上海承做钛型电焊条,天津承做T49锰型电焊条,是仿瑞典名牌电焊条配方制的,天津的T49受到全国用户好评。1958年底国家在北京召开归口订货会,除有关厂销售科长出席,我也去参加了,上海厂的工程师也到会了。这次订货会上经过铁道部测试,对天津生产的电焊条评价很好。我们厂的T50钛钙型电焊条、仿日本的TB24、仿瑞典的50P钛钙型电焊条,很受订货部门的欢迎。这次订货会上,铁道部全部订了天津的货。冶金部、一机部也踵武前贤订了天津的货,我们厂一下子签订了2万吨电焊条。原来的厂房设备不能适应任务的要求,实在干不过来,我们通过公司、局领导,经市主管部门批准,把我们厂隔壁的第二铁丝厂(属生产合作社系统)划归我们厂。至此,天津电焊条厂的厂地扩大一倍,形成现在的规模,1959年全年我们边生产、边扩建,我还配合有关人员研究工艺设计,改装设备,赶超国际水平,发展多品种,忙得不可开交,节假日很少休息,平日经常干到半夜才离厂。经过全厂的奋力苦干,终于完成2万吨的订货任务,比起合营时年产只有几百吨,是个大飞跃。
以1958年参加订货会议,接受大量订货任务为契机,我更加刻苦研究发展多品种,赶超国际水平、赶超日本、瑞典,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。如研制成功结构钢电焊条、不锈钢电焊条、生铁电焊条等很多品种。尤其是1959年大量生产钛钙型电焊条,以质优价廉取胜,享誉全国,至今我们在全国仍占领先地位。在技术上我们比上海的同行先进些,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同行称天津是老大哥。品种的大发展,为我国出口电焊条创造了条件。1959年开始向东南亚、中东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,虽然数量不大,年出口几十吨,但我们从进口电焊条到向外出口,是个大变化,我们既兴奋,又自豪。
我能在发展品种方面做出贡献,是与厂领导李泰镛、杨宝亮的有力支持分不开的,他们经常鼓励我,关心研制的进展情况,帮助我解决困难,从各方面为我创造条件,有了他们的支持,我就得干了。我常想,如果没有好的领导支持,我就很难获得成功。
然而好景不长,1960年度荒困难时期,汪书记、李厂长调走,杨宝亮支农,我也被下放到南八里台工商联农场劳动。由于领导力量的削弱,人员的变动,成堆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,厂里对新品种的开发也停滞了,已有的品种质量下降,出口电焊条受到影响,内销也出了问题。1961年杨宝亮完成支援农业任务回厂,发现厂里生产形势不好,问题一大堆,马上把我从工商联农场要回来,用了一年多时间整顿生产,提高产品质量,使生产步入正常秩序。直到1962年才又开始研究发展新品种,1962、1963年两年中我又研究成功很多新品种,如高强钢焊条及合金钢焊条。
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我又被下放到车间劳动,直到1975年才上来,后来担任副厂长,负责技术工作,得以继续搞科研,既研究拓宽原材料应用,也研究开发新品种,尤其是着重研究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,赶超国家同类产品的新品种,增强竞争力,多年来我与同志们一起共同研究的新品种有70多个。由于我们厂不断扩大新品种,质量逐步提高,出口电焊条也逐年增加,从开始年出口几十吨,到几百吨、几千吨,乃至3万吨,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力。
制订和完善生产工艺至关重要
要生产多品种、高质量的电焊条,除了不断研究涂料药粉配方外,制订和完善生产工艺更是关键。为了使一个新品种,特别是高、精、尖的产品,从科研转向生产,需要制订和完善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工装和相应的工艺参数,还要把制订的工艺在生产中通过。我团结各方面的人一起干,特别是身体力行深入到车间同工人一起劳动,同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。因为生产工艺有连续性,所以我到车间劳动跟两班,跟三班是经常的事。1979年有一次为使一个新品种顺利投产,我在车间连续跟了九个台班,整整三天三夜没离岗。工人们一天一个班,三天上三个班,每班八小时,我接连九个班。工人们转天上班发现我还在班上,他们惊讶地问:“你怎么还在这里?”其实我三天三夜没有走。我这样做,是为了让工人知道掌握生产工艺,才能生产好焊条。我这样做,书记感动得下车间陪着我,劝我去歇着。我在车间干,书记陪着我,工人们深受感动,大家积极性很高,在生产中克服困难,完善了生产工艺。
因为产品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有密切关系,我在生产工艺和模具工装上下了很大功夫,攻克这一环很难。所以,天津电焊条厂的配方别的厂拿去也没有用,他生产不了。配方是重要,而生产工艺工装更是技术关键,如果两者不配合就生产不了。有人曾感慨地说:“你们天焊,我们真不易学啊!”上海为了生产我们的一个品种,他派来工程师、工人共10几个人到我们厂学习。我们厂在生产工艺方面有特点,有特殊性。
挖掘开发电焊条的原材料
几十年来,我在开发挖掘电焊条原材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。配方设计好了投入生产,需要用原材料去做。我们用的原材料不是随着大伙通用的东西,我们有我们的特殊性。配方设计出来,虽然原材料都是矿石,都是化工原料,但各种矿石的化学成份,物理性能不同。为了找到丰富的资源和适合的材料,我们到各地采访考察,特别是有些东西我们要立足于国内,需要下功夫挖掘开发。
例如我研究的钛钙型电焊条,需要用金红石矿,当时从澳大利亚进口,他们的条件很苛刻。为了改变依赖进口、受制于人的状况,我白天黑夜琢磨,下苦功攻关,我们到国内各地考察了解,我们国家只有少量的天然金红石矿,品位很低,不适用。我们国家有丰富的钛铁矿,如果用电炉把钛铁矿炼成人造金红石,成本相当高,如果把钛铁矿的铁还原,剩下钛铁矿碴成分既不好,成本也过高。怎么办呢?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,翻阅了很多资料,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,我想可以把钛铁矿的铁还原,用之生产金红石。于是我就建了一套炉子,反复试验,终于用固体还原法试验成功。我十分高兴。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试验,到1965年能够成批生产了。用这种材料生产的电焊条通过国家科委组织鉴定评价很好。我们厂就大量采用这种材料生产内销电焊条,生产出口电焊条还用金红石。
1966年开始“文化大革命”,我被下放到车间劳动,1975年从车间调上来,又继续研究,进一步完善,还原钛铁矿质量提高,用它生产的钛钙型电焊条的质量也有相应的提高,从此生产出口电焊条也改用还原钛铁矿。这就是说,我们的主要原材料,不仅采用国内资源,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严格坚持全面质量管理
要生产优质电焊条,必须严格坚持全面质量管理,保证产品正常生产,企业才能正常运转。我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。坚持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最吃力的是做人的工作,我团结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人员,包括搞设备的人员,生产岗位的领导和生产工人,团结大家同心协力好好干。严格管理的办法是一切工作都要有标准,我根据国家标准,制订了工厂内部管理标准,原材料标准,工艺标准等各种标准,为正常生产奠定了基础。
1980年我担任技术厂长后,除了日常具体工作外,就下力量抓全面管理,我还写了文字材料,如《全面质量管理入门》、《全面质量管理的数据化、标准化、制度化》等,一切用数据说话,管理严格,收效很大,产品质量过得硬。1979年全国质量评比,有几十家电焊条厂参加,我们厂的两个品种被评为第一和第二名。国家授予我们金牌、银牌奖。国内很多重要工程使用我们的电焊条,我们都保质保量完成,得到用户的好评。
70年代末我国发展造船事业,还有一些重大工程相继上马,供给造船业和重大工程的高压容器、锅炉的焊接电焊条。特别是向国外出口的电焊条,都必须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和国际权威单位的认可。于是我在1979年与国家船舶局联合,请英国劳埃德船级社 (LR)对我厂的产品进行认可。劳埃德船级社(LR)是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机构,请这个机构来认可的事一提出,有人就说不可能。当时我国冲击韧性的考核标准是U型的标准,V型试件底下是尖角,U型底下是圆的,近期国际先进国家应用V型标准,考核要求非常严格,而我国没有这种设备。我就到处跑科研单位联系,进行探讨,以后虽然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解决,但我们厂内有些人仍然认为不行。经过试验,检验部门的试验结果报告确定不合格。厂里部分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完全失掉信心,认为根本没有希望了,认为我们的产品不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际权威部门的认可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向国家船舶局提出延期十天的申请,我亲自到实验室做全面试验,亲手焊接制作相应的试件。我的试验结果证实我们厂的电焊条完全符合英国劳埃德船级社标准,这就取得了各级领导、有关部门和国家船舶局的信任支持,经交通部船舶局向国务院申请,经几位副总理批示,国务院发下批文,邀请劳埃德船级社来我国鉴定认可。这是机械部、也是我国首次邀请外国专家对中国产品认可。我们厂4个品种的电焊条通过劳埃德的测定,完全合格,在全国同行业中引起很大震动,得到机械部的赞扬,并给我们厂发了奖。
之后,我想邀请更多的国家对我厂的产品认可,提高大桥牌电焊条的知名度。1980年我继续抓全面质量管理,提高管理水平,提高各品种的产品质量。经过一段工作,我与机械局研究,请了中国、英国、法国、美国、日本、挪威和德国共七个国家专家对我们厂的产品联合认可。我原以为这七个国家的专家都是英国人,或者虽不是英国人也讲英语,所以只请了英语翻译。谁知,来的专家中有三位是日本人,除日本代表外,美、挪威的代表也是日本专家,如果临时请日语翻译,他不懂焊接行业术语也无济于事。我虽然懂日语,却事前没准备,事到临头,但一着急,词也就来了。七国代表的组长是美国代表,是年近60岁老专家、日本人,名叫大谷,他对电焊条产品了解相当清楚,对产品认可问题相当熟悉,考核相当严格。我讲日语与他通话,他愿意与我交谈,一般日语翻译很难把行业术语翻译出来,而我能顺利地讲明白。这样成功地通过了七国专家的认可。在全国同行业中再一次引起震动,各地电焊条厂纷纷来天津学习,相继请外国专家对他们的产品认可,据说,目前全国已有22个厂家的电焊条产品得到国外专家的认可。[A3]
天津电焊条厂的电焊条得到国际的认可,大桥牌电焊条名声远扬,不仅质量好,而且成本低。过去做电焊条压涂用昂贵的钛白粉,我厂压涂用钛白量很小。我厂的电焊条成本比一般小厂每吨低几百元,比上海厂每吨低100元。那时我厂一年生产三四万吨电焊条,每吨低100元,一年算总帐就是三四百万元,数额相当可观。多年来,大桥牌电焊条在市场上是俏货,全国各地都闻名而来,争相购买大桥牌电焊条。
由于厂地规模条件所限,在原地难于扩大生产,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,就设法办分厂。我与杨宝亮去看厂址,条件很好,就设立了静海分厂。这个厂发展很快,年产已达三四万吨,形成了规模,却仍然供不应求,又办了一个分厂。现在总厂和两个分厂年产已达10万吨,在国内规模最大,在亚洲也是屈指可数的。
关于技术论文和培养人才
我投身制造电焊条事业几十年,一直从事技术工作,改手工生产为机器生产,在发展多品种、挖掘原材料、赶超国际水平、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,做了不少研究工作,我曾写了十几篇论文,主要有《还原钛铁矿的发明和创造》、《还原钛铁矿在钛钙型电焊条中的应用》,还写了《钛钙型电焊条的研究》、《结合国内资源四种渣系焊条研究》等论述,对于研制烘烤设备、制订烘烤工艺、挖掘原材料、工艺设计等都写过论文,这在当时都有一定的领先地位,这些论文先后在专业杂志和焊接年会上发表。
几十年来,我注重培养人才,除了平日带出不少徒弟,向他们传授技术和经验外,当天津电焊条厂举办“七•二一”大学时,我为两班100来名学生写了《电焊条制造》一书,作为专业教材,这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,对电焊条原材料、配方设计、压涂、烘烤工艺等都有专门篇章论述,这两班“七•二一”大学生在天焊的生产经营等各方面起了很大作用。
对于名利,我是这样看:既然自己的心愿是为了发展我国电焊条事业,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,就不要名、不要利,名利谁拿去都可以。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,还贫穷,我苦干实干为了嘛?是为了社会主义,为了创造财富,为了国家的富强、兴旺、发达,个人的名利不在话下。
创建金燕焊接材料有限公司
1984年天津电焊条厂的厂级领导班子,包括书记、厂长、生产厂长和我这个技术厂长,经局批准,都退居二线了。我虽年已花甲,但身体还好,可以继续做些工作,愿意继续为发展电焊条做一番事业,有人建议我去搞咨询,我不愿干。老厂长建议我去搞合资企业,这件事得到工商联一些老同志的支持,也得到局里几位领导、总工程师的大力支持。我想在焊接材料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继续研究,就采纳他们的建议,决心创建合资企业。1985年筹划,由天津电焊条厂、天津工商联、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公司、新加坡金燕控股有限公司合资,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办天津金燕焊接材料有限公司,1986年建厂,1987年投产,生产“37000cm威尼斯焊材牌”结构钢、不锈钢、低温钢、耐热钢等各种电焊条。
另外,促使我继续办企业的动力是:1984年我去杭州参加了国际焊接年会,在这次会上,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瑞典、瑞士等国都有产品展出。国外一些国家以为中国正在大规模建设,而中国焊接材料事业落后,一定要进口这样那样的电焊条。我当时听了很气愤,我才61岁,身体也好,蛮能工作,我搞了一辈子技术工作,展览会展出的这样那样的电焊条,我完全能搞出来。所以当有人建议我去筹建合资企业,我也就同意了。我想,以合资企业为大试验室,可以搞出很多产品。
在筹建过程中困难重重,连我老伴都说:“你是有点神经病,不受累不舒服,不找困难不舒服。”是的,是我自己找困难,搞个企业哪能那么容易?当时资金很少,只有300万元人民币,这点资金仅相当于天津电焊条厂一台设备的价钱,而这点钱还是各方面凑的,外资占25%,天焊说拿大头,但也不容易拿,得自己去跑银行,向这个要点,那个要点,比借钱还难。我只好因陋就简,需要的一些设备,有的是从天焊报废的设备里化缘来凑合着用。
金燕公司1987年5月投产,接踵而来的困难是遇到市场滑坡。当年下半年国家压缩基建规模,电焊条国内市场开始滑坡。向国外出口是出路,但国家外贸体制还未改革。国家平价料每吨800元,而金燕公司要买是议价料每吨需1700元。所以成本合不来,出口这条路被堵死。我犹如梦中惊醒,愿望虽好,困难很大。
我搞合资企业,人们都在关注着,正是十目所视,众人所指,我处在内外夹攻的境地,人们议论纷纷。天津电焊条厂有人议论:“老侯啊!一尺二的蜡坐去吧!”“他搞了一辈子技术,从20多岁,搞了40多年,经营他不懂,他的蜡坐上了。”“他原来只是几个人的小厂,现在搞合资企业,他能懂嘛?”我有三个儿子在天津电焊条厂工作,厂里的风也刮到我们家,全家人认为我掉进泥窝里了。
人们的议论和关注,使我惊醒警觉。既然决心已下,就要干成功,把企业搞得像钢城一样,能攻能守。所谓攻,就是扩大经营,开拓发展;所谓守,就是不论有多大困难也得克服,不能垮台,不能倒闭。于是撂下城市,面向农村,把财务人员、厨房大师傅都派出去卖货;只要我心气不倒,厂子垮不了。但是,投资的股东中有个别的人就是要赚钱,企业刚刚投产,就闹得很僵,我心里直掉泪呀!干焊条厂并不是做小买卖,更不是皮包公司倒手就能赚大钱。我办工厂,搞基本建设,把资金投进去了,又遇到市场滑坡,货卖不动,卖出去也收不回来款,买原料也缺钱,困难重重,只能一点一点度过。我办合资企业与别人不一样,我认为:
首先,要树立勤俭办企业的观点,勤俭办厂,艰苦创业。
我从天津电焊条厂带来12个人,其中有我两个儿子,筹建合资企业时,我把原来在天焊有的福利都取消了,连不属于福利的书报费也取消了。不久12个人中有7个人回去了。是苦啊!,天焊的工资、福利比新创办的金燕高,回去就回去吧,就是剩下我一个人我也干。终究还有5个人没回去嘛!他们看我这样干,很受感动,跟我一起留下来干。几年来,我没拿一分钱奖金,但我给他们发奖金;我做好准备,如有必要,连工资都可以往外拿,只要够吃饭的就行。投产之初,工人流动性大,工作又脏又累,生活苦,工资低,我的办公室不如人家的收发室,车间也破破烂烂。人家合资企业坐小汽车上下班,金燕公司也有一辆进口小汽车,我向来不坐,这辆车就搁在车库里,上下班我坐班车,到外面办事我坐公共汽车,去北京开会我乘火车。有人问我:“你为什么不坐小汽车?”我说:“没有司机。”工人上厕所用手纸,我自己用废纸。在我们这家合资企业里连煤碴都捡过。我常常为有的人用东西不精打细算着急,甚至发脾气,能用一般的就不要买好的;印刷品何必印那么多,先少印些;油漆先买一桶,凑合着够用,就不要买第二桶。企业业务交往,来了人不能不待客,花10元够了,决不花20元,花20元够了,决不花30元。我这样一抠儿,就出了名,有人说:“你老侯太抠儿了”。有的合资企业确实有钱,花钱大方,金燕公司把钱花在该办的事上。比如金燕公司生产的37000cm威尼斯牌电焊条,要出口打入国际市场,必须得到英国、美国等国际权威单位认可,所以我们千方百计节省每分钱来办国际认可。
我工作是白天黑夜干,除了晌午睡一觉外,每天在工厂干10小时、16小时、甚至18小时。谁到办公室找我,即便一天来八趟,也看不见我喝茶看报,我都在聚精会神办公、学经营、学政策,连续几年都是这样。我的行动感动了大家,把大家带动起来,群众也干起来了。
其次,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,在技术上狠下功夫,靠科学技术开拓市场。
我建立试验室,搞多品种。国家有一个机械焊接研究所,印有统一说明书,全国53家电焊条厂品种都印在说明书上,有的一家厂子有几十个品种,上海一家厂子有上百种。我就向多品种发展,在这方面下力量,现已达到140个品种。全国电焊条厂的所有品种我都有。难度大的我干,别人不愿干的我也干。全国各地有解决不了的就到我这里来,一般厂家做5吨电焊条嫌少,我这里5公斤也干。1988年金燕公司37000cm威尼斯焊材牌电焊条得到国际认可,金燕公司的声誉逐步提高了。全国都知道有个金燕公司,厂子不大,但什么都能做,不论是规格复杂,还是品种稀少,别的厂嫌麻烦、怕赔钱的金燕公司都干,而且服务到家,送货上门,这样就赢得用户的信赖,金燕公司有了一些知名度。
例如1989年北京与美国合资锅炉厂巴布克克来到我们厂要求配套品种,这个大厂原来一些焊条品种从美国进口,因为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,从美国进口有困难,就来金燕公司找我解决,我为他们解决很多品种。他们做五层楼高的大锅炉,配套品种极其复杂,我为他们做的电焊条各种性能也得同他配套,产品交给他们后,他们很满意。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。
我全心研究科学技术,务使产品精益求精,品种全、质量高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。我年龄大了,特别是这几年眼力不行,搞焊接试验有困难,我的三儿子侯永明给我当助手,他跟我干了20多年,配合我反复实验,先后研制出耐候焊条、纤维素型立向下管道焊条等高科技焊条。如纤维素型焊条,是用于大型石油管道建设的焊接材料,在技术上有很大难度,国内重大工程依赖进口,价格昂贵,我研制出此类焊条,目前已达到美日水平,取代了进口,为国家石油工业建设做出贡献。还有不锈钢类焊条,在北京举行的不锈钢类焊条工艺评比中获优秀奖。
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。天焊老传统产品J422曾是金牌产品,全国第一,在金燕公司我又对它进一步研究,质量有所改进,成本有所降低。焊工用它焊接省力,出活、效率高,焊出来的活漂亮,工程技术人员满意,焊工乐意用改进的焊条。我们企业的“上帝”是用户,为“上帝”办实事,关键是把焊条研究好,品种多、质量高、成本低。一般来讲保证电焊条的性能、质量符合要求比较容易,而难的是让焊工操作时感到轻松、出活,出的活漂亮。我这几年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量。我在天津电焊条厂几十年,天焊已经设立了几个分公司,其原因是“大桥牌”电焊条牌子亮,焊工认可。我到金燕公司仍然这样,“37000cm威尼斯焊材牌”电焊条还要更好。
近年来,由于国家外贸制度的改革,钢材价格实行单轨制使我们与同行业企业处于同一条起跑线。我们自身成本低、质量高、品种全的优势得以发挥。1992年、1993年出口量逐渐递增,1994年达到一万吨水平。出口至南美、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几十个国家与地区。例如金燕公司的电焊条出口到新加坡,当地过去使用日本和韩国货。现在金燕公司的高效焊条等一些特殊品种,特别是7024的研究成功,质量超过韩国,只要拿到新加坡就能销,而且销售量很大。这几年我还研究发展涂料药粉出口,巴基斯坦有一家企业过去既买中国的药粉,也买台湾、韩国和日本的,现在金燕公司把他们都顶了出去,巴基斯坦那家企业专买我的药粉。金燕公司每年出口药粉将近2000吨,利润相当大。配料需要技术,出口涂料药粉就是赚技术钱。近几年来,我在钻研科学技术方面尝到甜头,靠科学技术,企业发展收效大。
第三,面对国内、国际两个市场,增强竞争意识,要会经营,会管理。
1987年5月金燕公司投产,开始37000cm威尼斯焊材牌电焊条牌子不出名,卖不动,并不是它的质量不好。天津电焊条厂的大桥牌电焊条,在国内、国际上知名度高,销售量大,是因为几十年来我在技术上下了很大功夫。金燕公司刚刚投产的37000cm威尼斯焊材牌电焊条,就像是大桥牌电焊条大树底下的一棵小草,这棵小草要茁壮成长确有困难,何况又处于电焊条市场滑坡。我就想办法扩大经营,派人出去卖货,到边边角角去卖,到农村县城公司去卖,到城市小商店去卖,销售方式灵活。
刚刚创建的金燕公司面临市场滑坡,促使我头脑清醒了,我意识到市场经济就是竞争,竞争意味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,人才和人才的竞争,企业之间的竞争反映在产品质量的优劣、服务的好坏、价格的高低上,只有物美价廉服务好才有竞争力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,这又取决于企业会经营、会管理。
关于管理,我在天津电焊条厂时,我与总工们搞了好几年全面质量管理,实行管理数据化、标准化、制度化。我在金燕公司逐步推广天焊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,严密组织,严格要求。车间生产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,生产过程的工装、工艺参数、工艺流程都比较严密,有一套数据化、标准化、制度化的管理办法。金燕公司比起天焊的规模小、用人少,我是总经理,手把壶推行起来,贯彻下去。现在金燕公司的情况很好,在全国同行业中消耗最低,全额定员最好,工艺流程合理,工装合理,工人劳动轻松,产品质量好,成本低,品种多,鉴于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化工作,经天津技术监督局审批,发予企业标准资格认可书。37000cm威尼斯焊材牌电焊条在市场上有竞争力,企业站住脚跟,特别是这两年企业逐步由守转向攻,市场扩展了,买我的用户多了,逼得我多生产,更要加强管理,由守转到攻,没有严密的管理不行。
为使企业能守能攻,必须有一支坚强的职工队伍,才能开展工作,才能战无不胜。在金燕公司几年中,我一边工作,一边搞人员培训,从车间工人到管理人员长期培训,从生产工人、管理人员到经理都有一套工作标准,而且逐步完善,逐步提高,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。人员少,效率高,凡事有人管,一个人能会几项工作。金燕公司的职工都讲爱厂,我自己平常坚持的是爱厂如命,有人曾对我说:“你爱厂如家。”我回答:“这样对我要求太低了,我要爱厂如命,厂的声誉,厂的各个方面是我的命,只有我爱厂如命,工人才能爱厂如家。”的确,金燕公司的职工在厂干事都像干自己家的事。他们深知企业的一切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。
金燕公司对职工赏罚分明,特别是以教育为主,公司刚创建时,有的不愿意干,走了,后来又要回来,回来就回来,待遇也不因此而降低;有的因为偷盗应被开除,问题是年轻人一时失足,经过教育能改正的,仍然让他留下干,不能一棍子打死,俗话说公司要留点德。经过长期教育,使职工知道公司的今天是怎么走过来的,企业的精神面貌怎么回事,平日公司将企业的经营方针、各项管理制度都向职工交底。金燕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,但工人很注意产品质量,不单纯追求数量,如果操作中出现质量问题,他们主动返工,主动声明自己质量出了问题,不拿质量分。公司规定不准在车间抽烟赌博,有的工人刚进厂遵守不好,经过教育,精神面貌有了变化,这个问题基本解决。工人们在车间都是紧张干活,没有浪浪荡荡的;科室工作人员上班八小时,闲聊唠嗑属犯纪问题,大家都紧张工作,几年来形成风气。职工都了解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直接关系。金燕公司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,使职工懂得公司的发展是国家的政策好,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由于国家政策正确,应该热爱国家,维护国家利益,遵守国家法规。金燕公司历来是规规矩矩,自觉地向国家纳税。
金燕公司创建时,限于条件福利基金定的低,但是再困难也尽量办好工人食堂,再困难也让工人洗上澡,因为我们的活脏,就建立了男、女浴室。虽然金燕公司的食堂、澡塘在开发区并不是一流的,但是在困难条件下就很不错了。工人看到公司确实关心群众生活,很受感动。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,1994年金燕公司又盖了新的食堂,亮堂宽敞,相当不错。职工有集体宿舍,还在开发区给职工解决住房,工人们很高兴,年轻人要结婚,需要住房有盼头,老工人干了一辈子,看到能解决住房,很欣慰。金燕公司对工人坚持以教育为主,又关心职工生活,解决实际问题,时间长了,工人对企业的美好前途充满希望,也满有信心。
我曾问职工们,一个企业什么最值钱?他们众说不一,我说:你们都讲错了,对一个企业来讲,有一个东西最值钱,那就是“声誉”。如果企业的声誉垮了,就一文不值。声誉越高,越值钱。企业的声誉不是一朝一夕能获得的,要靠日积月累。
要把企业建成钢城,能守能攻,我反对泡沫经济,一定要使企业有后劲,注重科学技术、采用好的经营办法,加强管理,这三者缺一不可,而且需要不断提高、不断改进,永远是无尽无休的,绝不能满足于现状,要向前看,向前看几十年,金燕公司的建设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发展。金燕公司现在占有资金已达6000万元,1994年全年产值估计可达到1.5亿元,1995年在此基础上再翻番。在继续生产传统产品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,增加新品种。
创建金燕公司得到国家和领导的支持,企业的股东现在对我十分支持。合资的外商来到金燕,表示赞扬。到1994年股东们已获得投资额的ll倍的红利。股东们对于公司发展抱以很大希望,对于我也十分支持,由于金燕主要是以技术赢利,因而1992年董事会决定成立侯立尊科研基金,以每年红利的7%作为基金,主要用于研制开发新的焊接材料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,1994年董事会,全体又推选我担任董事长以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。我打算用侯立尊科研基金在1995年成立焊接材料研究所,从事焊接工艺及材料方面研究,使我国的焊接技术早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。
金燕公司自1985年建厂,已经经历了九个春秋,这期间道路是坎坷不平的,但在市、区、局各级领导关怀,各位股东支持,全公司上下一心、艰苦创业下,已由当初300万元资金小厂,发展成为焊条行业大型企业,1992年和1993年产销利润连年翻番,居于行业领先地位,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继92年被评为天津市百强企业后,1993年又相继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、天津开发区十佳明星企业、天津最大三资企业、天津最大(百强)工业企业,并获得先进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优秀奖。 (徐秀珍整理)